金投赏流量背后的秘密
好久没有写些内容和大家分享,感谢我们的伙伴和粉丝的惦记。因为今年10月13日金投赏国际创意节闭幕之后,我就一系列连续的出国商务拜访和考察,从日本东京,中东迪拜,此刻又在欧洲。一方面疫情三年多的时间没有出国了,很多老朋友和客户要见见面,同时也要将我们现在的双循环战略,过去几年的成绩与我们的伙伴进行交流和分享,感恩过去16年以来,金投赏每年有一千多个客户的参与和支持,500强中的消费品企业超过一半以上都积极地参与金投赏,我们非常感恩。当大家对于我们过去的几年时间,每年能够成功举办金投赏,同时在直播流量上屡创新高表示了惊喜和肯定。很多国外的客户虽然三年时间没有来过中国,但是他们对于中国每天所发生的事情,以及各项数据都是有了解的。一位法国的朋友告诉我说,他过去三年都在看金投赏视频号的直播,对于广告公司给他们业界报上来的数据都不相信,她本人只看中国的两个数据,就是百度指数和微信指数,而金投赏的各项活动是她心目中当之无愧的顶流,所以在开放之后他们就在积极推动全球老板们积极来参与金投赏。
说了一堆废话,核心大家想要了解我们流量背后的秘密,为何我们的流量可以这样高,我们的直播做得这样好,你到底是做了哪一些正确的事情,其实这当中也没有什么隐藏的部分。我连续几次都回答了一些问题,发现大家对于做这样的峰会还是很关注,我也就找时间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金投赏认为最重要的事情。
一:组织数字化
金投赏组织内的数字化是非常早的,在2005年我们是Salesfoce在中国上海第一批企业版的用户,金投赏的前身是《第3种人》杂志,当时我们就开始利用Salesfoce的平台开始进行内容的组织,约稿的邀请,杂志的寄送,全流程数字化。而2008年我们开始举行峰会的时候,我们就在注意我们每一场的上座率,之后我们和所有合作伙伴会积极的计算上座率以及门票使用率和各项数据作为支撑,来给我们做决策判断。而媒体合作伙伴端也同样,我们需要正确地了解第三方给金投赏带来的流量中,有多少是有效的观看流量,这些数据都将会成为下次决策的基础。市场团队的所有工作都是基于数字化带来的数据作为决策和参考依据。从去年开始,金投赏从基金会和执行机构也开始使用飞书平台作为协同工具,我们通过数字化来激励所有会员,登入时长,贡献度,完成比例。以及我们内部的绩效考核同样如此。在金投赏组织内部,数字化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核心工作。并由我以创始人身份亲自负责推进。
二:专业化伙伴
每年金投赏高强度,复杂度的大项目。所以我们需要找一系列合作伙伴来协助完成。而金投赏的文化基因就是寻找到这个领域当中最优秀专业的合作伙伴来进行合作,从过去我们的合作伙伴无论在北京,上海,香港我们的基础的律师伙伴如中伦和CRS,税务会计师如德勤和普华永道。到我们的专业伙伴,如过去我们的品牌广告是擅美广告,SEM是致维科技,出海投放是飞书深诺,公关服务是蓝色光标等,平面影视制作是观池,赤马,启李,齐力,第三方监测是秒针,私域管理是仟传等。这些合作伙伴本身的专业度在金投赏奖项中已经得到了认可,我们自身品牌宣传一定也是要坚定不移的相信这些专业的力量。
三:打造传播生态
在金投赏国际创意节期间,我们是非常注重COPR部分。就是共同的传播部分,无论我们的奖项参与者还是论坛参与者,我们会站在伙伴角度将COPR的规划想在前面,我们是最早和视觉中国进行沟通,希望给所有伙伴提供最好的传播照片和素材,同时也希望解决版权的问题。包括什么样什么类型的照片是他们最希望要的,哪一些必拍的角度,这些在每一年后期都有数据统计和优化。我们也是最早开始发布短视频素材的创意节。最早第一年是在三年前,首次发布这些短视频素材时大家还很陌生,还会纠结素材的是否修图,内容上要做审核等。而到今年,短视频的生产流程已经是非常高效快速了。我们也是首个在业内运用视频号直播的创意节。并从去年开始还首次推出视频号直播信号接入,为我们生态伙伴提供直播信号,帮助他们将流量留存在他们的视频号里面,并得到大家一致肯定。
四:不断创新和尝试
今年金投赏上我们宣布我们进入了AI时代,开始研发投入AI辅助评审系统。同时,我们也宣布了2024年我们要修改创意节的形式,将原来40分钟一个环节,进行变革,调整成15分钟。这一变革对于行业是相当震撼的。但我们非常有信心,基于我们数字化的调研和经验的判断。从2008年首次做峰会开始,最早就是统计有多少人来,我们为了确保人能够到场,指定了流程体系,设计了从寄送邀请函到确认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保证活动当天这些核心的VIP能到达现场。这是我们最早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到了15年之后,我们的直播流量起来了,我们就需要考虑更多的人在线收看的体验,从最早的直播信号,我们现场的宽带,镜头的机位就是我们的经验了。而之后更多的人已经习惯了直播所带来的体验。但是三年前的短视频和视频号崛起,我们统计了一下,在视频号上看直播,以及在抖音和视频号上的短视频的总量可以达到线下观众的1万倍以上,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的创新路径。
我们去年开始对于未来峰会有以下的几个总结和趋势:
1:原来的串行演讲会成为并行演讲
在过去的40分钟的演讲会是15(演讲)+22(圆桌)+3(互动)而同一个空间只是出现一组人。但未来我们认为是并行的模型,同一个空间我们会有至少三组人围绕着12(演讲)+3(互动)的环节同步进行不同渠道的内容输出。并行的目的是需要满足不同空间——现场,直播间,私域的不同互动需求。
2:从直线的内容成为碎片化内容
在过去剧院中的演讲,假设是所有观众都是从头做到尾的。所以开始大家都有背景铺垫,起因,经过,结果。但是现在大家对于用15分钟讲一个事或者故事已经接受不了。因为太习惯2至3分钟一个故事一个点,一个梗。关键直播的收看模式是随时当中进来,他们是在一半当中时候进来,如果是传统模式的话,对于留存是有难度的。所以我们已经建议演讲成为3+3+3+3的模式,可能你不能讲一个完整的点,但可以拆成独立的几个小点,最后总结。这样对于留存是有帮助。而且后续传播更好。
3:注重短视频的传播
客观地说准备15分钟和40分钟相比,难度更大,投入更多。而且是并行的话多几倍量。但是转换效率高,因为以前的准备内容很少会考虑后续的传播,最多自己发一个新闻稿。但是现在有短视频,有直播。所以精华的部分很重要。所以准备内容的话,15分钟可以有3至4个点去策划好,那比原来的时长其实更有价值。而且后续浪费的资源也更少。
4:人的适应和调整
这一块是难度最大的,因为传统上来说,人的演讲,过去主要是为了线下的观众。我们的经验是根据线下观众的眼神来调整自己的分享状态,但是这个经验未来没用了。因为线下的观众是少部分,我们要考虑到各个直播间,积极及时的互动提供和满足,这也是并行分享的崛起。这也是我一直在研究的方向。
五:总结
说了这样多,这些我们都可以分享给大家,也感恩大家业界对于我们金投赏的支持,有人说这些你分享出去担不担心大家学走了。而我会笑着说,可能想多了,其实最核心金投赏的价值是我们这个基金会背后的底层逻辑,我们是一群有信仰有共同目标的人聚在了一起这样久了,这个是别人学不去,也是我们永远骄傲的部分,再次感谢大家。
END
【关于金投赏】